花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史海钩沉开天辟地,察隅第一小学校诞生记 [复制链接]

1#

史海钩沉:桑昂曲宗(察隅)第一小学校诞生记

高永欣苏国柱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于年5月23日签订后,西南军区即电令驻扎在西藏桑昂曲宗扎那地区的从云南进藏的14军42师团机关部,民族工作队和1营从速抵达察隅,保卫边防。年8月22日,这支部队在高建兴团长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察隅进军。经过30多天的艰苦行军,沿着藏东的大峡谷的沙石泥泞羊肠小路行进。时而翻雪山,时而飞激流(过溜索),一日有“四季”(春夏秋冬),冰火两重天的寒暑,战天斗地,终于在9月30日胜利地抵达下察隅,10月1日把五星红旗升上察隅边防的上空,永远迎风飘扬。

团进驻察隅部队,在团前方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高建兴团长在抓部队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地方的建政工作。安排修建驻察隅部队的营房时,也安排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当时宗委会未成立)的办公用房的建设。部队营房建好后,高建兴遵照《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和上级指示,即着手抓成立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经过酝酿、协商选举等一系列工作,终于在年2月初,成立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共有21名委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王杰敏任主任,阿比(藏族)、白马(藏族)任副主任。木觉(人)、勒秋(俅族)等为委员。汉、藏、、俅等民族平等议事,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为了培养当地的民族干部,高建兴在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不久,又着手抓桑昂曲宗第一小学校的筹备工作。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办学校,首先要有教室、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照明、教材等物质基础,也要有老师、校工及管理人才。在这片荒原草坝之地,除了刚安扎下来的团部队之外,没有任何单位或机关,加之从祖国内地通往察隅的沿途雪山全部封山,飞鸟难行,察隅几乎成为“孤岛”。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就是见困难就上,遇骨头就啃。有股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精神。高建兴决定抽出机炮连负责修建察隅第一小学校的校舍任务,其余分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帮助运送木料、板子和平整学校场地任务。在各分队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机炮连全体干部、战士经一个多月的苦干巧干,夜以继日地施工,终于在3月中旬完成了平方米的土坯、木料结构的校舍任务。其中有:教室2个、男生集体宿舍2个、女生集体宿舍1个,饭堂(厨房)1个。可容纳60名学生住宿和上课之用。

校舍建成后,高建兴团长又派出团部工兵班以及集中各连会干木工活的干部战士去装修校舍门窗,搭建学生床铺,制作教室桌椅等。古人言: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搭建床铺、制作桌椅等任务。做到了学生到校后,有房子住,有地方吃饭有教室上课,为办校打下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校舍问题解决了,高团长决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步到位。一是从民族工作队派出10余名干部(会藏语、语)会同宗解放委员会委员到各村庄宣传成立宗小学校的重要意义,动员各族群众送自己的子女到学校去上学,学习文化知识,为建设新西藏培养人才在宣传的基础上,为学校选拔学生。二是在部队中物色校长和教员。别看是小学,教员的条件是蛮高的。首先要有较高的藏、汉语文化水平,既会读写又会拼音。这是文化条件。另一个条件就是年轻,喜爱文娱体育活动。小学教师就是娃娃头嘛!根据上述条件,团民族工作队的人员都会双语(汉、藏语),当然是首选啰。经过筛选和考核,物色到杨有才(藏族)和丁裔川(纳西族)两位人选,年龄均不满20岁,是篮球场上的“高手”,娱乐活动的活跃分子。具有相当初中文化水平。懂藏、汉语,能说会写,真是当教师的一块好料。

经团前方党委研究决定,派杨有才出任桑昂曲宗第一小学校的校长兼教师,丁裔川任教师。另外,还决定从社会上雇请2名藏族(男女各1)校工,专门负责给学生做饭烧茶以及安全管理。至此,筹备工作就绪,只等学生报到了。

同年3月底,各工作组在全宗各村落招收到年龄12岁至15岁的学生40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8名,先后抵达学校。4月1日,在宗政府所在地一一赤通卡(也是学校所在地)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桑昂曲宗第一小学校正式成立。

参加庆祝大会的,除了驻军外,还有附近村庄的藏族、人群众,他们穿红戴绿、男男女女,敲锣打鼓拥至会场。大会由宗解放委员会主任王杰敏同志主持,他首先宣布成立桑昂曲宗第一小学的决定和宗旨,宣读了任命杨有才为该校校长兼教师、任命丁裔川为学校教师的通知。接着,团长高建兴同志讲了话,他说:这所小学校是为全宗各族人民开办的学校给娃娃们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是培养民族干部的初创阶段。这所小学是全宗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小学。今后,还要办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学校,使各族人民群众的儿女们都有读书学习的机会。都能为西藏民主改革,建设新社会而贡献力量。

学生们吃住全部由驻察隅部队承担(部队从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中解决)。从学校开学那天起,就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休息、统一吃饭、统一上课、统一出操、统一娱乐。学校没有正规课本。藏语由老师自编自教。汉语采用战士扫盲课本。尽管如此,老师仍做到了既教藏文,又教汉文、汉语。既教整数四则,也讲藏法计算。课外活动时,还请部队文化教员来教学生唱歌跳舞。由于杨有才校长和教师丁裔川的努力,学校出现了一派好学上进、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景象。受到广大藏族、人同胞的赞扬。

这所学校第一批入学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除提高藏、汉文水平外,都学会了汉语。从年6月开始,陆续被保送到祖国内地的北京、咸阳和成都等各种院校去学习,成为西藏民主改革和建设新西藏的主要力量。医院江才副院长、西藏军区政治部群工处群桑副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江措副主席、察隅县人武部副部长军旺次仁等同志都是桑昂曲宗小学第一批学生啊!

为了团结西藏嘎厦上层集团,中央对西藏提出6年不改的方针。年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在组织上、工作上进行大收缩。精简机构,将大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和大部分驻军内调。桑昂曲宗虽处边疆,但驻守在这里的团也不例外。同年7月,部队地方政府后撤时,这所学校的学生也随军队后撤,旋即转入祖国内地学校继续学习。从此,桑昂曲宗第一小学校不复存在,成为历史的小故事。

年10月,桑昂曲宗改为察隅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设在竹瓦根。随后又搬到吉。年底,在吉公成立了察隅县第一小学。

注:杨有才,原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丁裔川,原任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纪检组长、监察专员。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高永欣(左)曾用名高永鑫男,年生,湖北省京山县人,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所部的4兵团14军42师团,为配合18军解放西藏,于年从滇西北的丽江地区鹤庆县出发,参加了号称第二次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进军西藏,及昌都战役,在高建兴团长的率领下,年10月,把五星红旗挿到祖国边疆桑昂曲宗(隸属于林芝地区的今察隅县)

苏国柱(右)年出生于广东,年参军,年进军西藏察隅边防。历任战士、放映队长、团俱乐部主任、组织股长、军分区宣传科长。年转业到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四川检察》杂志主编,四川省检察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检察报》驻川记者站站长。曾在全国报刊发表作品余篇,编辑出版了《阳光照察隅》、《耕耘集》等。

作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