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9
8月初的藏北高原,宛若一幅由蓝天、白云、牛羊和绿色绘制的锦缎画,虽然天气晴朗,但走进平均海拔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市,仍要穿上厚厚的外套。
在羌塘大草原腹地,有一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花费16年心血浇筑的国家农业环境那曲观测实验站(以下简称那曲站)。
8月4日下午,那曲站科研团队骨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国铮正带着四名研究生查看控制实验平台和气候环境、碳通量、土壤呼吸等连续观测仪器设备,记录相关数据。
“我们建设了多个气候变化模拟控制实验平台,深入研究模拟增温、增雨、干旱和氮沉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地生产力、物种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带来的综合影响。”胡国铮对记者说。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
胡国铮(左一)带着四名学生在进行实验。
多年来,那曲站科研团队坚守在雪域高原科研一线,践行总书记要求,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高寒草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默默奉献。通过对高寒草地生态进行长期监测,试验并逐步推广高寒牧区房前屋后及棚圈种草技术、退化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天然草地合理放牧技术、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等,为高寒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以及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同时,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这些科研成果让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巨变。
不忘初心担使命
创新生态与生产协同提升模式
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门”,其境内的羌塘草原水清草美,牛肥马壮,但有的地方也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林而达研究员来到藏北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