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这种有着万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植物,是目前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米种植已有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8月,藏地金稞携双楠伊藤联手打造的“首届金稞节”将西藏最好的青稞米带入内地,献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更多元的去了解青稞米、了解西藏。
青稞起源于东方栽培大麦,在年前到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南部。和小麦、大麦、燕麦等其他麦类作物一样,青稞也是起源于西亚并传到西藏。研究同时也指出了大麦进入西藏、演变成青稞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藏族先民们高超的智慧。“研究发现大麦在进入西藏后,种群规模出现了持续年的极速下降。这表明,从距今年至年间,青稞不断受到选择。一方面,这有可能是大麦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适应环境的表现。只有那些当时适应了青藏高原环境的大麦地方品种,才能活下来,演变成青稞。另一方面,这更是藏族先民主动人工选择的结果。除了青稞以外的其他大麦类型,包括二棱皮大麦、二棱裸大麦、六棱皮大麦、六棱裸大麦(即青稞),在古代大麦刚传入西藏的时候,其实是都存在的。但是,只有六棱裸大麦被大量种植了。因为青稞的穗粒数多,象征着高产和丰收;而且收获后脱粒中容易脱掉外皮,容易加工食用。”
在国外,因为小麦的出现,大麦逐渐被排除在食用性主粮之外。只有在西藏,青稞这一类珍贵的大麦资源,在青藏高原环境的自然选择和藏族先民的人工选择的双重选择下,被保留了下来。
受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影响,西藏很多地方除了青稞,其他粮食作物难以种植。因此,青稞是西藏最具有特色和比较有优势的作物,它的生产和发展一直是影响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
西藏独特的自然气候和淳朴的民风造就了青稞的天然、绿色和健康。青稞米能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清肠、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是亚健康人群的最佳饮食伴侣。
西藏青稞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9.3%,赖氨酸为0.36%,淀粉为55.97%;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青稞作物研究专家强小林在对西藏75个青稞品种研究后发现,西藏青稞β-葡聚糖含量为3.66~8.62%之间,平均值为5.25%,是目前世界上含β-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而藏地金稞的β-葡聚糖含量可达8.5%
除此之外,青稞米还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即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青稞米的蛋白含量平均在11.4%左右,高于其他谷类作物。青稞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成人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即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青稞米的纤维含量也高达16%,其中不可溶性疗效纤维9.68%,可溶性疗效纤维6.37%,前者是小麦的8倍,后者是小麦的15倍。青稞粉中粗纤维含量也是通常为小麦面粉含量的2倍。青稞富含各种维生素,每g青稞面粉中含维生素B10.35mg,维生素B20.23mg,维生素E0.28mg。青稞淀粉成分独特,类似于糯高粱,支链淀粉普遍高达70~80%的,有些品种甚至接近%。而青稞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13%,比玉米、燕麦、高粱和荞麦还低。
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米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藏地金稞产自西藏青稞之乡日喀则,一年作一季,一季再就地历经几十道专业化工序的筛选,最终仅剩5吨金稞保留了高原的原生态和结合现代科学重点打造金稞重的功能行保健成分,又优于一般青稞。这5吨金稞,β-葡聚糖、花青素、总黄酮、原花青素和总酚单项或者多项指标较一般青稞显著提高。在栽培过程中包括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和储存全程实现科学化管理,保证金稞的纯绿色、纯天然和无污染。
自“首届金稞节”开幕那一刻开始,从仙境走出来的藏地金稞,就带着一股超然的仙气,以及充满温情的烟火气走入城市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