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3年,康马县藏族民兵,在寒冷冬夜自 [复制链接]

1#

寒冬拉练在康马县野外露营

张江鸣

二十世纪70年代,为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每年冬季都要求各部队开展野营训练。我有幸参加了53师组织的—年的冬季野营训练,体验了西藏部队冬天野营拉练时,面对海拔高缺氧、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比较干燥、心脏负荷压力大的困难和艰辛。

记得年冬天最寒冷的时候,53师开始了野营拉练,师直部队的行军路线是从日喀则出发,经过白朗县、江孜县,到达终点康马县。我们侦察连和警卫连,是师部战斗力最强的连队,拉练时轮流担任前卫、后卫连,配备硅二瓦短波电台。

部队出发时,看到司令部的指挥车,通信营电台车,工兵营工程车,高炮营炮车,师医院救护车从身边开过。经过上午的行军,到达休息点时大家都感觉特别的劳累,因为每个人平均负重在50斤以上,枪支,一个基数的弹药,四枚手榴弹、背包、干粮袋(4天生粮3天熟粮)皮大衣、大头鞋、一捆柴火等,走路时间长了勒的肩膀脖子疼,两腿发酸步伐沉重,行军久了特别消耗体力。中午搞野炊时各班自己挖灶搭锅开伙,没有高压锅只能用普通锅做饭,在西藏高原缺氧烧水70—80℃就开,只能吃八成熟的煮面疙瘩和猪肉罐头没有蔬菜吃。上午行军时,看到师部宣传队的女兵帮助男兵扛班用机枪,下午再看到女兵时,她们只背着挎包水壶用手插着腰,累得小脸蛋发红走路有些吃力了。

第二天在行军途中指挥部组织了几次反伏击打空降演习,当听到紧急军号声,部队马上疏散撤离公路,迅速占领附近有利地形隐蔽好,射击空中飘过的气球,当听到演出结束后的军号声后,立刻爬起来整队继续行军。

第三天从江孜出发,途中防化连演习侦探毒剂,然后大家用白毛巾捂住脸,跑步从污染区通过。到傍晚的时候,部队战士们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了,人困马乏,有些人已经步履蹒跚,体质弱的已掉队,夜里终于到达康马县城,原来计划安排连队有房子住,大家都特别希望到达宿营地后,吃炊事班做的饭菜和热汤后,在房子里解开背包盖上被子,伸展身子骨舒服地睡觉,缓解全身的酸痛,但是摩托车通信兵送来指挥部的命令,为了不打扰地方政府和老百姓,部队在野外露营。

晚上简单地吃过干粮后,我和藏族战士白玛扎西用一件雨布搭了小帐篷,另一件雨布铺在地上,穿着皮大衣皮棉鞋,戴着棉帽钻进被窝,半夜大家都被高原上缺氧和刺骨的寒风冻醒了,尝试了一回西藏高原冬季野外露营缺氧寒冷的体验。司令部的参谋虽然搭起了军用帐篷,架设了天线,摆上行军床,但后半夜他们也穿着皮大衣,在帐篷周围跺脚。现在每当听到优美华丽的歌曲“今夜无眠”和“今夜无人入睡”(歌剧《图兰朵》咏叹调)时总会想起寒冷的冬天在西藏康马县,野外露营冻人无眠的夜晚。

好容易熬到天亮,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康马县藏族民兵背着枪在部队露营区站岗放哨,从他们头上的帽子和身上衣服结的白霜看,他们站岗已经很久了。大家非常感动,拿出干粮烙饼馒头给他们,藏族妇女给战士们倒上滚烫的酥油茶和温热的青稞酒,让战士们暖和身体驱散寒冷……那一幕感人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藏族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是从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就开始了,历经平叛,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社会主义建设。后来听说拉练时,晚上行军掉队的战士被藏族群众用马匹送到了露营地,藏族老百姓见到掉队战士,由于语言不通,他们指了一下战士的领章和帽徽然后拍自己的心,让战士放心自己是好人,很多退役老兵,多年后都没有忘记此事,仍然怀念和感谢藏族人民群众。

西藏冬季野营拉练,锻炼提高了部队的作战和生存能力,培养了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也对我退役后在地方工作中,能吃苦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江鸣:年参军入伍,原西藏军区53师侦察连战士,年退役,现已退休。

作者:张江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